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雕塑家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雕塑家网 -最大雕塑艺术门户网站
#
新闻
综合
市场
活动
拍卖
展讯
预展
即时
回顾
在线
艺术家
名家
专题
观点
对话
访谈
报道
点评
评论
综合
市场
展览
个人
欣赏
名作
视频
素材
知识
技法
趣闻
理论
史论
互动
展销
艺搜
服务
建站
推广
加盟
推荐新闻
[08月04日]
"羊城陶韵 陶脉同源"特展盛大启幕 葆光美陶文化传承馆...
[07月23日]
百年云浮石材,镌刻世界之美
[05月06日]
从西北土雕到南海沙雕:沙雕艺术赋能景区文旅新体验
[04月22日]
New Open Call 第20届意大利拉古纳国际艺...
[03月12日]
空间设计师跨界核雕艺术:雅号棠主的传统与创新之路
[10月31日]
央美“雕塑大系”震撼开幕!刘士铭《劈山引水》引热议
[09月08日]
“共和国首席画师”刘宇一:描绘良宵盛会 传递人民心声
[03月09日]
锡青铜失蜡法铸造技术非遗传承人黄晨宇东方十二瑞兽雕塑展开幕
[01月26日]
2024龙年艺术装置「腾」亮相上海陆家嘴!
[12月29日]
“华夏福瑞生肖艺术邀请展——2024甲辰龙年”正式启幕
美术史论
论广告创意(2)
三、广告创意的过程及其思考方法 (一)广告创意过程 广告创意过程可分下列五个阶段 1、准备期--研究所搜集资料,根据旧经验,启发新创意,资料分为一般资料五特殊资料,所谓特殊资料,系指专为某一广告活动而搜集的有关资料。 2、孵化期--把所搜集的资料加以咀嚼消化,使意识自由发展,并使其结合。因为一切创意的产生,都在偶然的机会突然发现的。 3、启示期--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印象是产生启示的源泉,所以本阶段是在意识发展与结合 中, 产生各种创意。 油画笔玉石印章高考美术设计教材宣纸VI设计商标设计收藏拍卖4...
[详细+]
2009/09/03 11:50:06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看这则台湾广告(文案系列)体会广告美学
浸美堂是台湾最著名的广告设计工作室。浸美堂的创始人颜安志,李瑞乡离开奥美成立工作室的目标是提升台湾的美学标准。从他们的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他们在视觉方面的执著追求,在文字方面我们同样能够看到他们的用心程度。 以下是收集到的浸美堂的房地产广告:《崇学苑》文案。《崇学苑》广告系列文案共六个. 学习跟什么学习 从经过门口去上课的女生学习,一小书包的希望。跟穿过椰子树叶的语言学习摇曳。跟你的皮肤学习感知水的温度。跟迎合着风的喷泉水花学习无所谓。跟你的味蕾分辨丹凝酸学习微妙。跟你的鼻黏膜学习体验水蒸气的滋润。跟你听音乐的耳朵学习查察音乐的感动或是了解音乐的...
[详细+]
2009/09/03 11:41:59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叶朗:说意境
一、“意境”和“意象”不是一个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意境”这个词。比如说,一首诗很好,我们就说:“这首诗很有意境。”一幅画很好,我们就说:“这幅画很有意境。”甚至看完一场电影,走出电影院,我们也会听到有人议论:“今天的电影很有意境。”但是尽管大家都在用这个词,对于究竟什么是意境,很多人并没有搞得很清楚。 近十多年,我们学术界讨论意境的论文和专著相当多。大家对“意境”的理解和解释并不一致。而且在我...
[详细+]
2009/09/03 10:10:14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从山水画的境界说起(作者:孔仲起 )
作者:孔仲起 来源:网络 一、对“境”的广义理解 “境”是中国画的要素,尤其山水画。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个“境界”的问题,而境界的最佳状态无过于时间的跨越及空间的包容;无过于真”、“善”、“美”这个世间公认的标准,有了境界的高度,才有艺术的高格品位! 根植于丰厚的中华文化、民族沃土的中国画,它涉及的是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的积淀。我们先民很早就重视和天地自然的密切关系,早在四五千年的原始先民就有河图、洛书,而后以...
[详细+]
2009/08/28 16:26:39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沈括关于中国山水画的四个美学命题(作者:张泽鸿)
作者:张泽鸿 来源:美学研究 摘 要: 宋代学者沈括对中国书画艺术有精湛的见解,他曾在《梦溪笔谈》中提到绘画美学的四个重要命题,值得关注:一曰“山水之法,以大观小”;二曰“书画之妙,神会奥理”;三曰“飞动之象,了然在目”;四曰“远观山水,如睹异境”。沈括画论的这四个命题内涵丰富,它对于我们研究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也足以使沈括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山水画;以大观小;境界;生命情调 沈括(1030—1095...
[详细+]
2009/08/28 16:26:02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论元四家绘画美学思想(作者:吕少卿 )
作者:吕少卿 来源:艺术百家 摘 要: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风的代表人物,他们把中国山水画的抒情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在他们的作品中,逸格画品得到最纯粹的体现,形成了独特的绘画美学思想。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发了这种美学思想。 关键词:元四家;绘画;美学思想 元四家是对代表元代山水画风的黄公望、吴镇、倪云林、王蒙的统称。有元一代,由于赵孟畹脑谠?醯?amp;ldquo;托古改制、借古开今”,上溯北宋、五代、晋唐,而摒弃南宋院体画风,加之由宋苏、米等人提倡鼓吹的文人画理论因在蒙元的异族统治下的元代士人的隐逸风尚与山林精神的高涨,在此时发扬...
[详细+]
2009/08/28 16:25:39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虚静与旷放——中国画“逸品”图式探微(作者:李安源)
作者:李安源 来源:网络 内容提要:“逸品”是中国古代论画品藻中耳熟能详的美学专用术语,因时代之变动与论说之歧异,令人对逸品概念的认识偏向模糊。笔者从运动角度出发,将其分为“虚静之逸”与“旷放之逸”,并对其呈现的图式进行探析。 关 键 词:逸品 逸 静逸 动逸 “逸品”作为中国画的品评标准,最早出自于被张彦远称为“李大夫”的李嗣真之口。假如李嗣真的《画品》原著没有佚失,想必定有关于逸品更多的内容。在他的《书后品》中,逸品被...
[详细+]
2009/08/28 16:24:31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再论绘画中的“文学性”(作者:宛少军)
作者:宛少军 来源:网络 艺术就是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形象、传达感情。文学和绘画,一门作为语言的艺术,一门作为视觉的艺术,都是来源于一定的社会的现实生活,在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的形式上,既有共通之处,又存在着差异。从状物和抒情的角度,它们都是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而形成彼此共同之处,绘画从其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产生之初就与“文学”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绘画与文学的联系,或者说绘画中的“文学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对文学性叙事题材的青睐。无论东西方,早期绘画多取材于文学作品。从古希腊神话故事到基督教圣经故事,从《荷马史诗》到...
[详细+]
2009/08/28 16:23:39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中国画有自己独到的美学理念(作者:范瑞华)
作者:范瑞华 来源:网络 在对待绘画艺术的形式与表现中,无论中国画家还是西方画家,美学思想对其艺术创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致使中、西方画家对美学的认识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的理念。中国画艺术体现的是中国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中国美学理论。中国古代画家正是运用了这些美学原理,在中国画艺术表现中充分地展示出了他们对美的认识,以及他们特有的审美意识,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以中国画家的审美情趣而产生的中国画艺术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并且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认识,集中表现在对&...
[详细+]
2009/08/28 16:22:16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中国古典山水画美学侧记
内容摘要:“自然”这一概念,在中国古典绘画(尤其是山水画)中,是一个极至重要而又富有哲学内涵的范畴。对于古典山水画来说,“自然”就是“道”,就是“真”,就是“美”,就是“生命”。“妙造自然”、“同自然之妙有”、“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等等命题足以佐证。文章通过对中国古典山水画的发展作一番深入的分析,追根溯源,旁征博引,企图把握中国古典山水画美学脉络之根本所在—&...
[详细+]
2009/08/28 16:21:56
来源:
网络
编辑:
雕塑家网
首页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下一页
末页
美术史论
/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推荐艺术家
/
王兴刚
王小蕙
许鸿飞
孙家彬
钱绍武
程兵
赵萌
孙伟
项金国
吕品昌
刘威
景育民
龙翔
朱尚熹
陈云岗
隋建国
黎明
曾成钢
曹春生
杨剑平
许 江
艺术商城
/
国画
西画
书法
其他
王荣松作品
¥20000
作者:王荣松
尺寸:100x100cm
吕华作品
¥50000
作者:吕华
尺寸:80x60cm
刘斐作品
¥40000
作者:刘斐
尺寸:90x78cm
李文作品2
¥20000
作者:李文
尺寸:100x80cm
艺术联盟商城
点击进入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雕塑家网 -最大雕塑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IAOSUJIA.NET
,
All right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3
电话:
QQ:529512899
424753128
地址:
邮编:100069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